射頻識別技術簡介
瀏覽: 發表時間:2017-03-02 10:31:55
射頻識別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 射頻識別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常用的有低頻(125k~134.2K)、高頻(13.56Mhz)、超高頻,微波等技術。RFID讀寫器也分移動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術應用很廣,如:圖書館,門禁系統,食品安全溯源等。
簡介 射頻識別(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 無線電的信號是通過調成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場,把數據從附著在物品上的標簽上傳送出去,以自動辨識與追蹤該物品。某些標簽在識別時從識別器發出的電磁場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電池;也有標簽本身擁有電源,并可以主動發出無線電波(調成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場)。標簽包含了電子存儲的信息,數米之內都可以識別。與條形碼不同的是,射頻標簽不需要處在識別器視線之內,也可以嵌入被追蹤物體之內。 許多行業都運用了射頻識別技術。將標簽附著在一輛正在生產中的汽車,廠方便可以追蹤此車在生產線上的進度。倉庫可以追蹤藥品的所在。射頻標簽也可以附于牲畜與寵物上,方便對牲畜與寵物的積極識別(積極識別意思是防止數只牲畜使用同一個身份)。射頻識別的身份識別卡可以使員工得以進入鎖住的建筑部分,汽車上的射頻應答器也可以用來征收收費路段與停車場的費用。 某些射頻標簽附在衣物、個人財物上,甚至于植入人體之內。由于這項技術可能會在未經本人許可的情況下讀取個人信息,這項技術也會有侵犯個人隱私憂患。 概念 從概念上來講,RFID類似于條碼掃描,對于條碼技術而言,它是將已編碼的條形碼附著于目標物并使用專用的掃描讀寫器利用光信號將信息由條形磁傳送到掃描讀寫器;而RFID則使用專用的RFID讀寫器及專門的可附著于目標物的RFID標簽,利用頻率信號將信息由RFID標簽傳送至RFID讀寫器。 結構 從結構上講RFID是一種簡單的無線系統,只有兩個基本器件,該系統用于控制、檢測和跟蹤物體。系統由一個詢問器和很多應答器組成。 近況 最初在技術領域,應答器是指能夠傳輸信息回復信息的電子模塊,近些年,由于射頻技術發展迅猛,應答器有了新的說法和含義,又被叫做智能標簽或標簽。RFID電子標簽的閱讀器通過天線與RFID電子標簽進行無線通信,可以實現對標簽識別碼和內存數據的讀出或寫入操作。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 在未來,RFID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于物聯網領域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組成部分 應答器:由天線,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一般來說都是用標簽作為應答器,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 閱讀器:由天線,耦合元件,芯片組成,讀取(有時還可以寫入)標簽信息的設備,可設計為手持式rfid讀寫器(如:C5000W)或固定式讀寫器。 應用軟件系統 :是應用層軟件,主要是把收集的數據進一步處理,并為人們所使用。 原文出自[安防知識網]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http://www.asmag.com.cn/tech/201407/71230.html |